“肖元平,7664斤烟叶,工钱3832元!”
“谢朝会,9300斤,工钱4650元!”
11月11日,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坪坝营镇廖家田村的农家客厅里,暖黄的灯光映着满室笑意。烟农刘文全手捧厚厚的账本,怀中鼓鼓的现金被一张张抽出、清点,逐一向帮工们核对、兑付报酬。接过沉甸甸的钞票,乡亲们脸上笑开了花,你一言我一语热议着明年扩大种烟规模的计划——这一幕,正是咸丰县以烟叶产业为纽带,串起邻里情、撑起共富梦,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的生动写照。

产业筑基:抱团发展激活增收潜能
作为鄂西烟叶产业核心县,咸丰县依托全国优质烤烟种植区的禀赋优势,将烟叶产业确立为富民强县的“顶梁柱”产业。2025年,全县烤烟种植面积达3.85万亩,778户烟农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抱团发展,形成“种植有指导、销售有渠道、收益有保障”的产业发展格局。
烟叶产业的全链条发展,为周边村民创造了海量就业岗位。从2月下旬的起垄覆膜、3月的烟苗移栽,到4至6月的田间管护、7月的采叶烘烤,再到9至10月的分级收购,近10个月的生产周期中,烟叶产业如同不停运转的“就业引擎”,年均带动超万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直接或间接为农户增收上亿元。仅清坪镇就有900余名村民通过务工实现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对于留守农村的中老年人和弱势群体而言,这些家门口的岗位成为实打实的“增收硬靠山”。
“每天能挣150元左右,干几个月,孩子学费、家里生活费就都够了。”廖家田村留守妇女谢朝会攥着刚领到的工钱,笑容满面地说。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拓宽致富路径
科技的注入,让咸丰烟叶产业的致富动能持续升级。咸丰县烟草部门大力推广上部烟叶“带茎采烤”技术,覆盖率达95%,不仅使上部烟叶等级合格率显著提升,更通过1026座新能源智能烤房实现燃料成本降低10%、碳排放削减30%,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与此同时,无人机植保、土壤改良菌剂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加之起垄机械化100%覆盖,推动烟农从“会种烟”向“慧种烟”转变。如今,咸丰烟农每亩可节约成本300至400元,种植效益稳步攀升。在此基础上,当地创新探索“烟薯间作”“烟菜轮作”等“烟+N”融合模式,让烟后闲置土地焕发新生,亩均额外增收超1000元,实现“一块地、双份收”的增收突破。

规范保障:透明运作筑牢增收底线
烟叶收购是连接生产与市场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村民收益。为保障务工村民劳动付出得到合理回报,咸丰县依托烟叶专业合作社,组建起经验丰富的专业分级队伍,严格按照公平透明的标准开展分级、称重、入库等工作。
“分级标准明明白白,称重数据清清楚楚,我们干活心里踏实,领钱也放心。”参与烟叶分级的村民罗素银说。规范化的运作不仅保障了收购效率,更打消了村民的顾虑,让烟叶产业成为大家公认的“放心产业”。

延伸布局:产业融合绘就振兴蓝图
依托恩施富硒产业高地建设,咸丰县正推动烟叶产业与富硒农业深度融合,着力延伸“种—收—烤—加工”全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下一步,当地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科技服务与人才培育,既推动烟叶品质与效益双提升,更通过产业延伸催生更多就业岗位,让更多乡亲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从一株株嫩苗到一片片金叶,咸丰烟叶产业不仅承载着烟农的致富梦想,更成为带动武陵山区乡亲共同增收的“强引擎”。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金叶子”正让乡亲们致富有“叶”可依、增收有底可托,稳步迈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