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队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力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
近年来,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以生产一线为主体,健全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体系,加强青年技能、技术人才培养,强化人才全过程管理,促进人才全方位发展,为企业抢占发展“‘智’高点”持续赋能。
建强机制 厚植人才“营养土”
引领技术自主创新、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技能高技术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对高技能人才存量减少、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的状况,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依据河南中烟人才培养思路,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健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认真落实“小荷人才”培养工作,持续开展全过程、多维度、模块化培训,确保以“人才之力”铸“发展之势”。
——分类分层,在“细”上做谋划。他们立足实际、因材施教,分级、分层、分类抓好技术人员、技能人员、操作人员专业化能力培训,根据员工层级、岗位、兴趣、专长配备专业导师,帮助每名员工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创新方式,在“新”上出实招。他们密切关注员工职业发展需求、跟踪人才队伍状态变化,利用“师带徒”讲堂、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互动互助式学习,通过科技创新、课题攻关、论文撰写等方式,不断拓展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道路,推动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拓宽通道,在“管”上做文章。他们深化专业技术、专业技能人才聘任工作,优化专业人才岗位能力评价体系,完善专业技能、专业技术能力量化评价方案,健全操作岗位评价体系,打通专业人才上升通道。
通过规范人才管理运作流程、优化分类培训体系、抓好人才育成机制建设,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不断以成长环境之“优”促人才活力之“旺”,进而谋干事创业之“势”。
搭好平台 锻造技术“硬功夫”
让高技能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离不开平台的搭建和资源的支持。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强化职业技能评价和鉴定工作,推进“师带徒”传承工作……在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生产一线,各车间紧盯人才发展之需、提供用武之地、铺设成长之路、涵养“最优生态”,不断以人才“智动力”赋能生产力。
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培养出1名行业技能大师、2名烟草行业技术能手、30余名省级技术能手,多项技术革新项目获奖……走进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司书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所获荣誉及其成员主持、参与研究的技术革新成果十分亮眼。
“在工作室的助力下,大家的创新想法得到重视、创新做法得到鼓励,每名成员都能感受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卷包车间维修工司文辉说。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一员,司文辉不断精进技能,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获评郑州市劳动模范。
专注员工技能提升,坚持以赛代训,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扎实开展一体化技能骨干培养工作,构建“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成长体系,同时积极发挥河南中烟特有职业(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作用,不断夯实和壮大技能、技术人才评价队伍。
优化资源 打造技能“训练场”
今年8月,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迎来新一批入职员工,针对青年员工开展的“师带徒”活动也在有序推进。从工厂、车间到班组,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探索建立“1114”快速培养模式,面向新进员工、骨干员工、高技能人才建立初、中、高三级平台,详细制定短、中、长期培养计划,帮助员工尽快掌握与岗位适配的专业技能、更好胜任工作。
青年员工具有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的特点,是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如何将“新生资源”培养好、利用好,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在河南中烟指导下,去年以来,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全力推进“三师制”培养模式,通过综合导师、专业导师、操作导师助力青年人才综合发展,构建“一个全面、三个专业、N个融合”的员工学习成长地图,系统规划各类人才发展路线,为青年员工成长把牢“方向标”。
“高技能人才是强企之本、竞争之基、转型之要。只有尊重人才、呵护人才、关心人才、包容人才,才能不断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卷包车间主任赵亮说。
获得专利授权96项,发表科技论文52篇,QC成果获得国际金奖3项……一系列成绩的背后,是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卷包车间落实“强素质、优结构、提能力”人才培养思路的硕果。通过建立“专业深化”“学习路径”“科创课题”3类兴趣小组、开设“鲁班大讲堂”、举行“管理沙龙”等活动,青年员工的专业技能不断精进,团队综合素质迅速提升。
企业成就人才,人才铸就未来。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表示,他们将进一步构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选拔培养体系,谋划人才资源的科学高效配置,让各类人才有天地、有平台、有激情、有作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筑牢人才根基、集聚强劲动能。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