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跑下来,有比预计更难的过程,更有比预期更好的结果。
好就好在,最关键「金九银十」拿到了非常理想的目标完成、进度实现,销量和结构在「不低于」的基础上实现了去年同期、目标进度的「略高于」,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前10个月的稳增长稳运行,以现目前的销量、结构等主要经营运行指标,不仅为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夯实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也为最后两个月的跨周期调节,以及明年的开局起步赢得更大空间、争取到更多主动。
这样的空间和主动,既有助于——理应该——抓紧时间、抓住机会优化运行、提升状态,如果说之前是没空间没条件做充分的调整优化,现在则需要慢不得、拖不起的落地落实,后两个月调整得越充分越到位,明年开局越主动越有把握,更有利于塑造稳定情绪、平和心态,更加从容不迫地应对市场变化、外部挑战,特别是给市场输入信号信心,有效地防范和避免破窗效应、踩踏效应,更好地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难则难在,看得见的需求不旺、状态不好、活力不足仍在延续,困扰已久较长时间、较大范围的高库存、低动销、低价格有一定好转但好转的程度有限、基础仍不牢固,中秋国庆热闹归热闹,但节日消费、节礼营销的效果和作用都不及过往,对于修复市场状态的帮助也比较有限,9月份的增长集中体现在以价换量,而10月份情况好一点,但还是不同程度存在投放大于需求,一些市场、一些品牌的压力还是不小,特别是大品规的稳定市场、调整状态还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大空间。
透过市场状态、品牌表现和客户反馈,除了要看到因为较长时间的状态不好以及因为状态修复不及预期,导致市场对于经营前景、发展前景一定程度缺乏信心、预期不稳,尤其不能忽略的是,经过近一年的高压力高强度下来,整个市场多少都有无可避免的疲劳感,零售客户有明显的情绪淤积、生存焦虑,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有不少零售客户对于经营压力、市场形势的吐槽和抱怨,整个产业链是在同步承压,不能顾了这头忘了那头。
在这个意义上,后面这不到40天时间,不单要解决技术能力包括细节的问题,更在于整个市场的信心与预期的建设。
一方面,坚定不移贯彻「十六字」调控方针。更加尊重市场、遵循规律、遵守规则,以更大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保持市场,不仅要保持严肃性,更要提升系统性、针对性,紧不是目的,跨周期调节也不是简单的减少投放或者压低结构,关键在于通过紧的状态和调节来保持供需动态平衡、营造良好市场生态、提升市场和品牌活力、增强客户信心。用这样的标准,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在当下仍然非常适用。
眼下的重中之重,是把最后40天的销量、结构、节奏好好摆一摆——该稳的要稳,该减的要减,该控的要控,该降的要降——既要保证数量、结构的平衡,也要保持进度、节奏的协调,努力把市场状态调整得更活跃一些。这里面有个关键,就是不能只是盯着整体面上的数据指标做大的调整优化,在销量、结构、品牌这些主要指标之外,应该衷心下沉、沉下心来,有针对性地解决零售客户和品牌发展的实际问题,不能拖到明年,更不能得到元春季节来消化。
另一方面,需要将行业稳运行稳状态的决心意志、政策措施转化为市场信心、稳定预期,用权威声音以正视听。在投资领域中,通常把短期市场波动、小道消息、媒体渲染以及投资者的过度信息摄入与轻易下的判断统称为噪音,这其中还不乏一些恶意搅乱市场心态、意在想要浑水摸鱼的杂音,再加上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可发声」的条件和氛围,对于网络热度、关注流量的片面追求,导致各种断章取义、捕风捉影不绝于耳,又进一步对这些噪音杂音形成了放大器效果。可不要小看甚至无视这些噪音噪音,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足以溃堤的蚁穴。
我原来分享一个观点,茅台每年发布产量目标,本质上是锚定价值、锁定预期。一个产量信息的输入,就胜过市场喊话千百遍。对于眼下的市场压力,大家都很理解,毕竟促进经济发展、保证财政增收、稳定社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在那里,冲得上去、豁得出来不是拍胸口、喊口号,但市场上又确实存在一定的担心顾虑,怕脱离市场实际、怕只唯指标层层加码、怕阶段性承压变成长期恶性循环,这种担心顾虑往往会导致动作变形,进而引发原本可避免的次生灾害。
最近一段时间,在很多场合都反复看到「尊重市场、尊重规律」的强调和要求。
之所以反复强调,显然是没有完全做到,或者做得不够好。但我也不认为,原因就是单纯的认识不到位,或者提高认识就能解决问题。面对高增长基数、高目标压力,越往基层单位、越到市场一线——落实尊重市场、尊重规律的要求——越有力不从心、左支右绌,一不小心就把完成目标任务和保持良好状态、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搞成了此起彼伏的跷跷板。对于基层单位、一线员工而言,不是想不想、愿不愿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怎么才能做到。
也正因为此,需要将尊重市场、尊重规律更好地贯穿于目标设计、工作思路、政策工作和素质能力等各方面、全过程,而不只是给基层单位、一线员工简单的信息输入,也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尊重市场、尊重规律形式化、口号化,真正用存量市场、存量需求的有效维护、紧密跟进,细分市场、市场碎片的填密加空、查漏补缺和新消费场景、新消费群体的积极融入、深度拓展来从从源头上激发活力,更好地平衡兼顾当前稳增长与中长期可持续。
以岁末年初关键节点,稳运行稳增长稳预期,把这些动作做扎实,把这些信息输入给市场,就是最有力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