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胸有成竹”:线上渠道暗流涌动,监管风暴将至?
“胸有成竹”,乍一听像是一款文创产品,或者某个充满禅意的摆件。然而,在电子烟圈子里,它却是一个隐晦的代号,指向一种新型的电子烟产品——通常是口味独特、设计新颖的一次性电子烟。近日,有消费者向本媒体反映,在一些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以“胸有成竹”为暗号的电子烟销售活动,引发了人们对于电子烟线上销售监管的担忧。
线上暗售:平台监管的灰色地带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电子烟线上销售早已被明令禁止。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商家为了规避监管,采取了各种隐蔽的方式,将电子烟搬到了线上。
“他们会用一些隐晦的词语来代替电子烟,比如‘蒸汽棒’、‘雾化器’之类的。”化名李明的一位资深电子烟玩家告诉记者,“然后,他们会在朋友圈或者社群里发布产品信息,感兴趣的顾客私聊,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转账,再通过快递发货。”
“胸有成竹”正是这种暗语销售的典型案例。卖家通常会在商品图片或者描述中使用竹子的意象,或者直接用“胸有成竹”这四个字来指代电子烟。消费者需要通过搜索这些关键词,才能找到相关产品。
这种销售方式给监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平台难以通过关键词过滤等方式进行有效监管。另一方面,由于交易过程隐蔽,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售后纠纷,消费者往往投诉无门。

花样翻新:口味与设计的诱惑
除了销售方式更加隐蔽之外,电子烟产品本身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一些商家在口味和设计上下足了功夫。
“现在的电子烟口味真是五花八门,什么水果味、饮料味、甚至还有甜点味。”化名王丽是一位年轻的电子烟消费者,“而且,很多电子烟的造型也越来越时尚,有的像口红,有的像U盘,拿在手里感觉很酷。”
“胸有成竹”类电子烟通常也具有独特的口味和设计。一些产品会采用特殊的烟油配方,营造出独特的口感。另一些产品则会在外观设计上融入潮流元素,使其更具吸引力。
这种花样翻新的产品,无疑增加了对未成年人的诱惑。尽管国家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但由于线上销售监管的漏洞,未成年人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到电子烟。
监管风暴:线上电子烟何去何从?
面对电子烟线上销售的乱象,监管部门也一直在采取行动。近些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等部门多次发布通知,要求加强电子烟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线上销售行为。


然而,由于电子烟销售方式的不断变化,监管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加强平台监管,堵住线上销售的漏洞?如何加强对新型电子烟产品的监管,防止其诱导未成年人?这些都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难题。
业内人士表示,加强电子烟监管,需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一方面,平台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强对商家的资质审核和商品信息的审查。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线上销售行为的监测和打击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电子烟危害的认识,引导其理性消费。
“电子烟不是糖果,也不是玩具,它是一种具有潜在危害的消费品。”化名张伟是一位医生,他经常在社交媒体上科普电子烟的危害。“我们应该加强对电子烟的监管,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随着监管的不断加强,线上电子烟销售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胸有成竹”式的暗语销售,终将难逃监管的法眼。未来,电子烟行业将走向何方,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来源:广州日报】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